新学说掌门人聊女性创业:如何打造国际学校第一平台?
文|Mavis/Karry/Hans
编辑|Mavis
在全国国际学校日益繁荣的今天,行业的蓬勃发展也离不开女性的贡献。新学说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也见证了众多女性国际学校创办者、运营者坚守在各自岗位默默耕耘,为教育事业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在《越谈》第8期女神节节目中,有观众强烈要求我们做一期节目,讲述新学说自己的故事。
因此,在本期《越谈》中,新学说CEO吴越携手新学说COO程静,向大家分享两位女掌门自身的创业历程,将国际学校第一平台——新学说的诞生故事娓娓道来。
职业发展
问题1:请二位简单介绍一下在创办新学说之前的职业经历。
我在创办新学说之前有过两段职业经历:
第一段经历是在北京语言大学读研究生时当老师,开阔了国际视野,见识到了各国文化特色、各种思想。现在回想当老师的经历,我觉得自己学会了自己找话题,学会了聊天、与陌生人交流,因为不能让课堂氛围凝固。
第二段经历是在2009年自己创业。当时拿着这个本来可以在北京市中心买一小套房子的钱,在北京的CBD租了一个现在大概一平米十几块钱的写字楼开始做国际学校学生的培训班。当时也没有创业的经历,拿着家里的钱完全是很生猛的就开干了。所以我现在回头过来看,如果是现在我肯定不敢那么去干的。
在当时整个创业过程中,我自己的一些心得就是,如果要做教育培训公司,最重要是教研能力,也相当于是核心竞争力。对我自己来说,从那个时候起,“开始”学会企业管理,减少了优秀员工的离职率。对职员的离开能够忍受,抗压能力也提升了。
我学的是通信工程专业,也一直在通信行业工作。曾在中国移动等国企上班,也曾在通信行业外企工作过,每天接触的都是路由器、交换机。在机缘巧合之下,我遇见吴越,加入新学说,从通信行业转到教育行业。
之前在通信行业的工作单位不是国企就是世界500强的外企,从大型企业转到小公司之后,我发现小公司在一些事情上的反应速度相较于大企业更快。比如这次疫情,我们新学说的员工无法到公司上班,我们就立刻转换成线上工作。
问题2:新学说是业内第一家这样的公司,开办公司的初衷与契机是什么?
建立新学说最初是因为满足了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初心。第一次创业的工作做培训与家长择校咨询,当时就发现,北京好的国际学校已经不少,但家长只奔着数一数二的学校去。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其他学校也都是不错的,只是不被家长们所了解,认可,当时就有了想去“帮一帮这些学校”的想法,但也搁置了。
第二个要素就是客观条件。有了宝宝后,不怎么去公司现场管理,汉通也运转成长得很好,不需要过多参与。
第三个要素就是贵人相助,催化想法。在与杨飞杨总和安校安瀛聊天时谈到,我们是否可以做一个针对国际学校行业的平台,让大家一起交流。还有就是我与时任腾讯教育行业频道主编沈柯在2015年8月采访了全国有代表性的五所国际学校,采访过后我们发现学校之间有想要彼此了解的愿望,但碍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好意思互相打听。所以就更想做一个交流平台供大家互相交流了解。
问题3:创业路上,这么多风风雨雨您记忆最深的是什么?
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我真正去上班是在2015年的11月7号那天,我一个人拎着我的电脑去中关村互联网中心租了一个工位开始工作,然后静姐是2015年11月14号,也就是第2周的时候来一起工作。
我们公司举办第一届国际学校发展大会是在2015年12月12号。相当于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只有我们两个人全职员工,加上杨总、安校兼职工作,还有一个跑腿的实习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第一次举办了国际学校行业的一场盛会。
印象最深的一个环节就是,当时去看场地,因为大概去了10几个地方,后来开玩笑说我们“吸着北京最浓郁的雾霾走遍了北京的各大酒店”。开会前一周终于找到了满意的场地。没想到,会场260个阶梯座位坐得满满的,甚至很多人站在两侧的过道上,当时真的是热泪盈眶。第一次会议的成功让我们有了更加坚定走下去的信念。
在创业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大部分事情都能带给我非常深的触动。这里举我们四库全书发布的例子。
新学说国际学校在线四库全书的发布是我们新学说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新学说在行业研究、行业服务上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四库全书的发布可以折射出新学说的研究越来越有体系、有章法,无论是数据搜集整理,还是客户服务体验,都通过该系统的开发更上一层楼。
最开始,我们的数据是纯手工输入的一个Excel大表,这其中包含了很多小表。发展到后面,我们觉得需要做一个更自动化的数据库,所以就招人组建了IT部门。很幸运的是,这个员工现在还在我们公司,负责整个IT部门的工作。
从四库全书发布到现在我们不仅有数据库,还有行业人才库,以及对外提供的活动报名系统,国际教育研究院的商城、书店等各种产品。从我们的前端客户体验到整个系统管理都在不断完善中,这样的发展也折射出我们不断成长的状态。
携手共进 与行业共同成长
问题4:公司的业务框架是如何一步步搭建起来的?
自从2015年VIS以后,大家对我们的印象就是我们是一个行业媒体,所以我们发布文章、举办行业大会,还有行业的各种小型研讨会。此外,我们在每年举办VIS大会的时候,都会发布我们的研究报告,就像我们每年必发的《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另外,我们也会发表各种分类的研究报告,比如我们今年3月份刚刚发布的《大湾区国际化学校市场研究报告》,因此,媒体活动和研究报告这两部分是我们最开始时的主要业务,也是一直持续到现在的业务。
之后我们开展的真正的新业务是我们的咨询和培训。这两块业务都是在2017年的时候逐渐增多的。在培训业务这一方面,最初我们先开始做针对学校校长的培训课,之后开始涉及到市场招生、人力资源、大学升学等各个职能部门岗位的培训。我们的市场招生第4期的培训会于今年3月20号开始,以前有线上线下课程,今年主要开展线上课程。
咨询这一块业务要说的内容就比较多一些。2015年的时候我们的学校数据是有597所,到2019年的时候是800多所,所以整个国际学校行业的变化还是蛮大的,我们可以说是伴随着新生的学校一起成长。
针对一些新建学校的咨询业务比较多的是很多学校在创建之初都要做一个可行性研究。我们现在大概一年有40多个学校的可研研究,包括北京、上海、济南、成都、重庆、深圳的学校等我们都有做过,甚至还包括很多大型的教育集团。除此之外,我们还做了一些大型国企、央企的管理战略咨询,从定位到架构设立,这让我们与行业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了。
问题5:新学说每年都会制作行业报告,帮助投资人管理者进行分析,新学说是如何完成复杂这么复杂的调研的?
我们的数据收集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各大教育局、各个授权考试局的官网,我们会和EDX、CIE等授权考试局保持非常密切的联系,每年他们的数据都会向我们提供。另外就是各个学校官网公布的数据。
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公众号上有5万精准粉丝,公司员工微信里的行业好友几乎覆盖绝大部分国际学校从业行业,方便获取信息。同时,我们每年也会举办几千人次的行业沟通、深度访谈。除此之外,我们每年也会在线下走访上百所学校,足迹遍布十几个省份。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的数据来源,可以说我们拿到的都是一手数据。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是,公司的所有员工都具有一定行业敏感度,任何人一旦收集到学校数据、市场状况等信息都会立刻反馈到公司数据库。
问题6:我也参与筹建过一些国际化学校,很希望有专业且性比价强的管理咨询项目,可否介绍一下这方面新学说是做了哪些工作?
新投建学校提供的咨询刚才讲了一些,我想讲讲已经建了5年以上,甚至10年以上的学校目前找我们提到的主要诉求和我们的服务。
这些学校虽然已经建立5年、10年以上,但现在依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招生还未满员,经营上收支刚刚平衡,抗风险能力不强;学校缺乏强有力的执行董事,任命的中方总校长被架空等;同时学校员工文化相对松散,管理上流程和细节不清晰,经常出现多头管理,无所适从的情况。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重新梳理组织架构,明确权责。然后帮助他们梳理管理流程,通过建章建制再次提升学校的管理文化,我们会以国际学校行业常用的管理认证为基础,比如CIS、WASC、Cognia认证等。同时,还会帮助学校开展多种培训和交流,改善企业文化等。
另外,还会帮助集团化学校拓宽业务,全面梳理他们已有的资源,按照可以整套输出的方式做出全新的整理。
问题7:在新学说的想法变成现实的过程中,有哪件事让你特别骄傲?
国际学校职能部门培训课是我们从零开始的一个业务。我们从2018年做第一次到现在已经开办5期,3大类课程,先后有将近300位国际学校相关岗位的老师参加过深度学习。
我们的课程一般都会在前期通过直接和一线老师沟通、了解相关专业的难点和问题等方式进行调查,然后聘请行业内在某些方面非常有经验和心得的资深专家做分享。成为我们的聘请老师需要参考的维度也有很多,不只是资深就可以,我们会通过多次接触和了解,判断讲师是否有内容可讲,以是否会讲。也就是说,我们聘请的讲师,不仅有大家想听的内容,而且还要让大家爱听,这样才能保证学员的收获。
从形式上说,我们这个课程最开始在2018年上线的时候,做的就是线上直播课程。到了19年为了增进学员见的交流,我们将课程从线上转到线下。今年,由于环境的影响,我们新的职能课又会转回到线上。不管是哪种形式,我们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做起来也不会很难。除此之外,我们的服务体验也很不错,助教小姐姐都非常细心,考虑非常周到。
总结来说,我们做这些职能课程,不仅在内容上用心打磨,在服务上也非常细致,员工的全身心投入让我感到非常骄傲。
面向未来 共建行业新生态
问题8:对于行业的未来发展,能否分享下您的观点?
其实这次疫情我觉得有了不一样的体验,我们现在更加发现了中国的强大,中国力量的优势,所以伴随着这几年国际学校的发展,尤其是民办国际化学校的发展。我觉得未来的国际学校会更“中国”一些,就是说在学校原来的中国化还不够的地方,可能会加入更多中国元素,包括中国的语言文化,历史思想等各个代表中国身份认同、身份理解等方面的元素。
所以我想未来的第一个趋势是会更“中国”,第二个就是更注重自己的优质管理和教学品质。
之前会有人觉得一个好学校有一个好品牌,或者好校长、好生源就够了,但是在我看来,从今年开始的公民同招、民办摇号等这些政策来看,对于民办学校来说,接下来真的是要亮出你的“杀手锏”的时候。
管理是不是真的好,教学品质是不是能够让家长满意,所以这个时候大家要更加务实,所有当年表现于形式的东西在接下来要更加脚踏实地,然后在管理上一些相对减弱西方的、西化的思维,现在可能也要更加接地气一些,包括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及在员工管理方面。
然后我在这里还特别想补充一点就是,在未来的发展中,最重要的中坚力量应该是接下来的一些年轻人,他们是在一个新的时代里面成长,同时在最好的时代加入到国际教育行业的那群人。我觉得我们要更加关注80、90这一代的国际学校行业的中坚人才,我希望学校领导能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成长得更好,担当起更多种可能。
未来教学手段或更加丰富和多层次,线上线下结合、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
眼下受到疫情推动,所有学校都尝试了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线上教学。虽然学校是被动接受,在游泳中学习游泳,但是大家对线上教学的优势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认为,在疫情结束之后,即使对线上教学不再有那么大需求,大家也希望能够将线上教学有利的方面保留下来,比如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帮助学校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成本。
总的来说,科技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教育也是一种趋势。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互联网可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资源共享。
问题9:在对新学说的管理中,二位互相最欣赏对方的哪一点?
吴越对整个行业的理解非常有深度,对行业发展判断的预见性非常让人佩服。她是一位非常有魄力,敢想,敢干的女性。
程静她是一位极具文艺气息的工科女。很矛盾的一句话,工科都是一板一眼,怎么会具有文艺气息呢?
我们公司的很多系列海报都是她用PPT做出来的,她能用最简单最常用的软件去设计让人心旷神怡的海报。同时,她还是一个EXCEL表高手,我们同事都叫她“表姐”。像我们VIS大会这么复杂的事情每年只用一个Excel表就能全部统筹,流程清晰,程序清晰,人员管理等都一表在手,啥都不乱。
精彩互动问答
Q1:今年这样的形势下新学说是否会更多的线上培训?
今年新学说开设的职能课程有涵盖线上线下的四类课程:
1.市场招生类课程(点击文字查看详情,具体可联系小新:15010927730)。这类课程将于下周正式开课,持续12周,每周两次课程。
2.后期我们也会开展人力资源课程。
3.储备干部课程是介于岗位职能课程和校长研修班这类宏观课程中间的课程体系,能够帮助国际学校中层管理者有更高的提升空间。
4.后勤体系课程。
Q2:请问新学说今年的VIS大会有怎样的计划?
2020VIS国际学校发展大会依然在北京昆泰酒店举办,时间是11月13-15号。会议的主题也是刚刚才定下来,叫“守望初心,创新聚变”。
结合现在的情况,我们要找到我们的初心,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们一定要做出一些创新的东西,才能更好的服务到行业。
今年希望能够更加开放的邀请到国内甚至在国外的一些国际教育领域资深的专家或者朋友们来参与我们的大会,希望大家能够把自己的真知灼见跟大家分享。如果各位朋友们有什么好的想法,包括话题的建议等,都可以推荐给我们。
Q3:请问吴越女士,我有创业的想法,尤其是国际教育方面,但是感觉自己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契机,您认为未来的发展缺口会是什么?
目前来看,国际学校目前得到的支持和服务相较于公立学校要少很多。例如在疫情期间,学而思免费为公立学校提供线上平台课程等资源,而国际学校就缺乏这样大型力量的支持。
因此,我认为很多时候都需要国际教育周边力量的支持。大家感兴趣的话,有机会我们也可以组织一次活动,和大家深入交流。
下期节目预告
2020年3月17日15点—16点,2020年第十一期《越谈:新建校市场招生如何精准定位、玩方法、拿结果》将准时开播,敬请关注。
报名咨询请扫描下图二维码或添加灿灿微信:13810482906
相关阅读
研究报告
建校管理
人才发展
行业活动
行业研讨会FIT国际教师风采大赛VIS国际学校发展大会
联系我们